注射用替加环素
通用名称:
注射用替加环素
功能主治:
本品适用于18岁以上患者存下列情况下由特定细菌的敏感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疔: 酸利多卡因、甲氧氯普胺、吗啡、去甲肾上腺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EDTA制剂)、氯化钾、异丙酚、盐酸雷尼替丁、茶碱和妥布霉素。 不相容性 下列药物不应通过同一Y型管与替加环素同时给药: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地两泮、艾美拉唑和奥美拉唑。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推荐的给药方案为首剂100mg,然后,每12小时50mg。替加环素的静脉滴注时间应该每12小时给药一次,每次约30-60min。 替加环素用于治疗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推荐疗程为5—14天。治疗疗程应该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部位、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进展情况而定。 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 Pugh分级A和B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根据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 Pugh分级C级)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替加环索的剂量应调整为100mg,然后每12小时25mg。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 Pugh分级C级)应谨慎用药并监测治疗反应。 肾功能损害或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无需对替加环素进行剂量调整。
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经验 由于临床研究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药物临床研究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种药物临床研究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而且也不能反映实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多个临床研究,共有2514例患者接受了替加环素治疗,其中7%患者因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而中止替加环素治疗,而所有对照组患者中6%因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表1所列为到疗效检验访视为止,治疗中出现的发生率≥2%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禁 忌:
禁用于已知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
1.警告 全因死亡率 III期和Ⅳ期临床研究发现,与对照药组相比,替加环素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升高。在全部13个设有对照组的IlI期和Ⅳ期临床研究中,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为4.0% (150/3788),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0% (110/3646)。在对这些研究的汇合分析中,基于按研究权重分层的随机效应模型,替加环素和对照药物之间校正后的全因死亡率风险差异为0.6% (95% CI 0.1,1.2).导致这种升高的原因不明,选择治疗药物时应考虑到这种全因死亡率的升高(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替加环素,辅料为:乳糖一水合物、盐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妇女 致畸效应 妊娠妇女服用替加环素可能引起胎儿毒性。替加环素对大鼠或家兔无致畸作用。临床前安全性研究发现,14 C标记的替加环素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组织,包括胎儿骨骼结构。
儿童用药:
18岁以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患者。
老年用药:
在III期临床试验共1415例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65岁以上者共278例,75岁以上者共110例。这些老年患者在总体安全性或疗效上与年轻患者相比无意料之外的差异,但不能除外一些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事件。
药物相互作用:
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同时给予健康受试者本品(首剂100mg,然后每12小时50mg)和地高辛(首剂0.5mg继之0.25mg口服,每24小时一次)。替加环素能使地高辛的Cmax轻度降低13%,但对地高辛的AUC或清除率并无影响。以ECG间期改变作为衡量标准,Cmax的轻度改变并未影响地高辛的稳态药效学效应。另外,地高辛不影响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因此,本品与地高辛合用时两者均尤需调整剂量。
药理作用:
替加环素为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其通过与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阻止氨酰化tRNA分子进入核糖体A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这阻止了肽链因合并氨基酸残基而延长。替加环素含有一个甘氨酰氨基,取代于米诺环素的9位。此取代形式未见于任何天然或半合成四环素类化合物,从而赋予替加环素独特的微生物学特性。替加环素不受四环素类两大耐药机制(核糖体保护和外排机制)的影响。相应地,体外和体内试验证实替加环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尚未发现替加环素与其他抗生素存在交叉耐药。替加环素不受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靶位修饰、大环内酯类外排泵或酶靶位改变(如旋转酶/拓扑异构酶)等耐药机制的影响。体外研究未证实替加环素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存在拮抗作用。总体上说,替加环素为抑菌剂。
|